業主說地板不平、我說洩水坡度剛剛好,到底是誰對呢?其實我們兩個人都對
新莊黃先生委託我們老屋翻修
這次工程的範圍可不算小:全室地板磁磚拆除、衛浴設備、木作櫃體全部打掉更新,但保留原本沒有天花的裸露結構和原有的空間格局。
對拆組達人而言,這類「保留骨架、整理內臟」的老屋翻修案子,一直很有意思。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裡面,展現出設計師的創意,對我是一種挑戰。
工程慢慢進入尾聲,來到衛浴驗收這一關,也就是這次「地不平事件」的開端,其實誤會來自浴室洩水坡度這個大家很容易忽略的細節。

一聲地板不平,震天下
那天,是個飄著細雨的午後,
黃先生打電話給我:「設計師,我覺得浴室地板不太平,一走進來就有點頭暈,是不是哪邊施工有問題?」
老實說,這句話我聽了,心裡是「咚」一下的,因為在泥作師傅退場前,我自己有拉過一次水平線,洩水坡度也檢查過。如果真的不平落差太大,可不是小事,那是要整間廁所磁磚全部打掉,然後防水層全部重作,再做一次洩水坡度,最後再重新貼磚。這對拆組達人而言,完全是笑不出來的笑話啊。
於是我反應:「有這樣的狀況啊,那黃先生,請問我們是否方便再到府上,現場確認一下?」
洩水坡度就是地不平的主因
一到現場,我先向黃先生致上歉意,接著立刻在浴室地面拉開捲尺,固定在一百公分的位置,接著拿出雷射測距儀,分別在「0 公分」與「100 公分」這兩個端點,量測從地板到天花的高度。

示意圖,非現場照片
不多不少,高度差,正好是 1 公分。我真的在心裡鬆了一口氣。
我當下脫口而出:「很好,沒問題。」
這下黃先生忍不住了:「沒問題?還很好?設計師你自己看,是不是不平?差了整整一公分,一公分耶!難怪這幾天我到廁所就覺得哪裡怪怪的。好了,那你現在要怎麼負責?」
拆組達人先安撫他的情緒:「抱歉我沒有解釋清楚,我並沒有否認地板不平,我想表達的是,像這樣的高度落差範圍,是符合衛浴洩水坡度標準的,是正常的。而且如果距離再拉長一點,這落差會更明顯,因為這是我們刻意做出來的。」
黃先生聽了之後更氣了:「甚麼!還故意做的?」
我趕忙接著解釋:「是的,浴室地板就是不能平,因為需要設洩水坡度,或者叫滑水坡度。衛浴地板與一般外面的客餐廳或者是臥室不同,地板不是越平越好,因為浴室一定會有水,洗澡、洗臉、洗東西,多少都會濺在地上;如果地板完全水平,就會積水,久了就發霉、積污,甚至可能導致你滑倒。因此我們必須透過 洩水坡度,讓水自然往地排、地漏的方向流走。」
啊,洩水坡度就沒有個標準嗎?
聽了解釋黃先生的情緒比較平復了,但又說:「那高度也差太多了吧,1cm耶。」
我立刻回應:「這就是一般浴室地板常用的洩水坡度,大約 1/100,符合公共工程檢驗標準,因為一般家庭用水量不大,這個數字剛好,我有些客戶有大量用水的需求,希望水流得更快,我們設計時,就會把坡度加大到 1.5 公分左右,但一般不會超過 2 公分。」
接著我再拿了一個水瓢,現場倒水在地板上測試給對方看說:「之前施工時,我有拍洩水坡度的影片給你,這邊我再測試一次給您看看。」
下面這段是當天現場的洩水坡度實測影片,我在浴室地面實際倒水拍給黃先生看的那段
看著水流順暢的往地排方向前進,黃先生的疑慮大大的消失:「原來是這樣啊,那我這樣就放心了,原來不平比較安全,我之前的住家裝潢,反而是錯誤的。」
我回應:「是的,如果有天兵真的給你做倒和外面一樣平,那你反而要對設計師和泥作師傅鳴不平了。簡單講,只要落差是 1 公分左右、方向正確,就符合住宅浴室的洩水坡度標準。」

室內設計中,事前告知與高於事後說明
對拆組達人來說,這類現場溝通其實很有價值,因為它提醒我:
對我們而言,每天理所當然的工法與標準,其實對一般屋主是有相當的門檻,設計師的規劃與施工不能只停在圖面與工法,很多「理所當然的標準」,是需要好好解釋與說明的,而每一次驗收的疑問,其實都是一個把專業講清楚的機會,在這邊也感謝黃先生的體諒。
以後遇到類似的案子,我可能會在施工前,就會先主動告知合理且正確的標準,引導業主:「等一下你走進浴室,會覺得地板有一點點坡度,那是我刻意留下來給水走的路。」
這種預先溝通,會比事後解釋更能減少顧客的疑慮。也讓「洩水坡度」這種看不見的細節,多了一點被理解的機會。
若想了解洩水坡度的標準尺寸、施工流程與完整驗收方式,
可參考洩水坡度大解析|浴室地坪該怎麼做才正確?標準尺寸與驗收方法一次說清楚一文,有詳細解說。
